智能養殖 達成永續 成功大學-臺達電子智慧養殖聯合研發中心成立
氣候變化帶來糧食危機,衍生出食品安全、經濟等問題,嚴重威脅地球的可持續發展。在生物科技領域具有紮實基礎與領先技術的臺灣成功大學,與擁有創新節能科技的臺達,今(16)日於臺灣成功大學舉行“成功大學-臺達電子智慧養殖聯合研發中心”啟動會,宣布攜手合作,結合雙方優勢與經驗,憑借創新的前瞻思維,通過尖端的水產技術及智能化的管理系統,建立對環境友善、無毒安全的智能型水產養殖技術,共同落實社會責任。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女士與臺達集團創辦人鄭崇華先生莅臨與會,一同見證了這個創新合作模式的啟動。
這個合作計劃初期將在成功大學安南校區的保種養殖場,以及建設中的草蝦遺傳育種中心進行,著手建立科學化、智能化的水產養殖系統與模塊,以及相關的評估;之後再擴大應用,推廣至戶外社區養殖,以及大型企業養殖等模式。由成功大學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院長羅竹芳帶領的研究團隊,已與法國最大水產渠道商於非洲馬達加斯加運營的有機草蝦養殖企業合作,歷經兩年,成功選育出具抗白點病毒的草蝦,並掌握了關鍵的良種篩選技術,以及科學化養殖模塊。面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食品安全、環保等問題對傳統水產養殖模式帶來的挑戰,成功大學與臺達攜手合作,結合臺達的物聯網技術,以及多項智能化整合方案,共同開發智能水產養殖技術,因應氣候變化帶來的糧食危機。
成功大學蘇慧貞校長指出:“成功大學自創校以來,一直與產業、城市及臺灣的發展緊密相連;八年前,成功大學與臺達開展合作,通過學校教師與臺達事業部門或研究人員在各項議題上的共同參與,開啟了臺灣產學合作的新模式。今天‘成功大學-臺達電子智慧養殖聯合研發中心’的啟動,將是另一個全新、前瞻合作模式的開始,通過全方位的跨領域融合,貢獻彼此的優勢與經驗。”
蘇校長進一步表示,“食品充裕與食品安全是全球的關鍵議題,蝦議題合作極富經濟價值,將為水產養殖或其他產業帶來發展機會。這一合作也宣誓著學校與企業所肩負的環保與追求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責任。科技化、優質的水產養殖系統與智能控制,不僅發揮技術,更重要的使命是為下一波的產業發展做出貢獻。成功大學與臺達將會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創造出更多新的機會。”
臺達執行長鄭平表示:“很高興能與成功大學這樣的一流學府建立創新的合作模式,未來臺達將利用物聯網的技術架構,開發各種環境與安全監控解決方案,配合成功大學生物科學與科技學院草蝦研究團隊的相關研究,共同提升養殖技術。我們期待此項合作能進一步通過科技的手段,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拉近食物生產與消費的距離。這不僅有別於一般的產學合作,更是創新的跨領域整合,期能將學術的研發力量轉化為新的商機。”
臺達在合作計劃中,將以最新投入開發的物聯網技術,結合集團內多項核心事業,包括網通系統、視訊與顯像等感測系統,應用於生物疾病監控、工作場域安全、監控水體以厘清最佳養殖條件等項目。臺達的工業自動化、通信電源系統、不間斷電源系統,及數據中心整合方案、可再生能源等技術能力,則可為養殖數據的收集與整合、數據存儲、演算等作業,提供更高效、節能的解決方案,助力水產養殖從傳統養殖邁向智能養殖。
通過成功大學與臺達這項創新且相輔相成的合作模式,不僅能精進水產養殖的產業技術,也將為人類提供多樣、純凈、價格合理的健康食物,以及可持續的生活環境。